第195章 此计可破百万大军!天下才一石,你
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95章 此计可破百万大军!天下才一石,你,三国: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,天命不在身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此计可破百万大军!天下才一石,你
此计可破百万大军!天下才一石,你萧和独得八斗,吾甘拜下风!</p>
“军师莫非已有妙计,愿闻其详?”</p>
甘宁从萧和神情变化看出了端倪,忙是迫不及待的问道。</p>
“现下我军最大的难题,就是渡过淝水,在西岸顺利立营。”</p>
“只要咱们能在西岸站稳脚跟,曹仁就只能放弃成德城,全师退守寿春城。”</p>
“如此,大将军的主力就可畅通无阻北上,与我们会师于寿春城下。”</p>
萧和遥指着对岸,将现下局势点明。</p>
只是这局势,不用萧和说,甘宁自然也看得清楚。</p>
成德城位于淝水东岸,只要他们大军过河,就有切断寿春至成德粮道的可能。</p>
粮道一断,张辽所率一万曹军,便有军心瓦解,不战自溃的危险。</p>
以曹仁的明智,自然会选择无奈放弃成德,收缩防线至寿春。</p>
但问题的关键,却是怎么过淝水。</p>
“兴霸,你可还记得濡须口一战,我们是怎么打赢的吗?”</p>
萧和不等甘宁再问,便先一步反问道。</p>
甘宁先一怔,尔后答道:</p>
“当然记得,彼时军师借曹休之手向三曹下战书,诱其退离岸边,放我军过江登岸。”</p>
“军师则以却月阵,痛击曹军虎豹骑,使大军顺利流江,大破曹军…”</p>
说到这里,甘宁眼眸蓦的一亮:</p>
“莫非,军师想故伎重施,以激将法诱使曹仁后退,放我大军过河?”</p>
萧和微微点头,笑道:</p>
“我正是这个意思,兴霸你不是生擒了那曹植么,放我们自然是不可能放他的,不过可借他之笔,给曹仁下一道战书,激他放我军过河决战。”</p>
甘宁恍然大悟,明白了萧和用意。</p>
迟疑一下后,却又道:</p>
“那曹植乃曹操之子,借他之口倒也确能激怒曹仁。”</p>
“只是濡须口一战,军师的却月阵已震惊天下,以曹仁的将才,就怕他有所防范。”</p>
“倘若他吸取教训,不给我军登岸布阵的机会,但见我军登岸便即刻半渡击之话,宁只怕军师此计…”</p>
甘宁话未言尽,点到为止。</p>
意思却明了,曹仁又不是傻子,怎么可能同样的计策,让你连玩两次?</p>
曹仁必定是佯装中计后撤,等你人马战车一登岸,还来不及摆开却月阵时,就发动进攻,将你登岸兵马一举赶下淝水。</p>
“却月阵这套战法,一旦用过一次,第二次自然便无效。”</p>
萧和也认可甘宁的顾虑,却话锋一转,别有意深的一笑:</p>
“不过我这故伎重施,却并非要摆却月阵,我要的只是曹军后退。”</p>
“只要他敢后退,吾自有办法,叫他一溃千里。”</p>
甘宁眼神却愈发茫然。</p>
只要曹军后退,一溃千里…</p>
曹军可不是乌合之众,曹仁也不是酒囊饭袋,怎么可能稍稍后退,就一溃千里?</p>
何况曹军兵马四万,还占据着两倍兵力优势,又有什么理由会溃退?</p>
“吾也不瞒兴霸你,先前曹操不是利用孙登张昭,招揽孙氏旧部么,吾与大将军密商过后,令留赞率部曲北上,诈降了曹仁,此时应该就在对岸曹军中。”</p>
“现在,正是利用到这枚暗棋的时候了,还有身后这八公山,亦可用一道草木皆兵之计…”</p>
萧和也没必要卖关子,遂将自己的计策,向甘宁全盘道出。</p>
甘宁眼中的茫然,渐渐变为了惊喜。</p>
“原来伯温军师在曹军中,竟已提前布下了内应,还有这草木皆兵之计,当真也是奇思妙想…”</p>
甘宁是满面惊喜,口中赞不绝口。</p>
只是激动过后,甘宁眼中却仍留一丝担忧:</p>
“军师此计,确实是精妙无双,只是那曹仁称得上是当世名将…”</p>
甘宁言下之意,还是担心以曹仁的将才能力,未必没有抵挡住此计的可能。</p>
萧和望向对岸,嘴角却扬起一抹冷笑。</p>
当年前秦皇帝苻坚何等生猛,扫灭诸国,一统北方,率百万大军南下,欲灭东晋,一统天下。</p>
结果却在这寿春城下,在这淝水之畔,一战为谢玄所败,百万大军灰飞湮灭。</p>
萧和所用之计,就是晋军破前秦军之计。</p>
曹仁再强,能强得过苻坚?</p>
萧和遂目光如铁,傲然一笑:</p>
“只要曹仁敢后退,放我们过河,此战他必败无疑!”</p>
“兴霸不必多虑,只管速做准备便是。”</p>
甘宁心头一震。</p>
眼前站着的这人,可是神机妙算,生平未尝一败的萧和啊!</p>
这等神人,已然胸有成竹,你还心存顾虑,岂不是可笑?</p>
甘宁再无担忧,欣然领命。</p>
于是甘宁便领命而去,依萧和之计行事,就渡河一战做准备。</p>
萧和则责令邓艾,却叫曹植代笔,写一道战书给曹仁。</p>
萧和则入帐闲品汤茶,静待万事俱备。</p>
半个时辰后,邓艾去而复返,却是空手而归。</p>
曹植竟然拒绝写这一道战书!</p>
这让萧和是颇感意外。</p>
据甘宁所说,这位曹家大才子,当时在淮阴被俘之时,可是被吓破了三魂七魄,当场瘫坐在地自报家门,恳求甘宁不要杀他。</p>
依理,这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。</p>
可邓艾却说,他是软硬兼施,甚至以死亡来恫吓威胁,曹植却始终头铁,宁死不从。</p>
“这个曹家,看似怂包,实则还有几分刚骨,有意思…”</p>
萧和反倒来了兴趣,便传令将曹植押解前来一见。</p>
片刻后。</p>
一位垂头丧气,面色枯萎的公子,便带着忐忑神色,被押入帐中。</p>
萧和并没有为难曹植,令给曹植赐座上茶。</p>
曹植似乎渴了许久,顾不得仪态,狼吞虎咽便将一碗茶饮尽。</p>
萧和耐着性子等他喝完,方才问道:</p>
“曹子建,我听闻你拒绝了执笔写一道战书,给你那叔父曹仁,可有此事?”</p>
曹植身形微微一凛,心头隐约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。</p>
迟疑了一下后,曹植还是硬着头皮点点头:</p>
“不错,我确实拒绝了写那道战书。”</p>
“你何来的底气敢拒绝,就不怕我们杀了你吗?”</p>
萧和好奇的目光,盯着眼前这位曹家大才子。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