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63章 击碎周瑜的希望!刘备:此乃破秣陵,三国: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,天命不在身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击碎周瑜的希望!刘备:此乃破秣陵

击碎周瑜的希望!刘备:此乃破秣陵最后一战,一个都不许放跑!</p>

一箭双雕?</p>

既下秣陵,又重创孙权的山越军?</p>

刘备精神一振,欣然问道:</p>

“不知伯温有何妙计,可一箭双雕?”</p>

萧和起身来到沙盘前,拂手一指:</p>

“秣陵城中现下已是人心离乱,最多不过一月,便将不攻自破。”</p>

“周瑜心如明镜,自然清楚,于他和孙绍而言,若不想坐以待毙,现下只有两条路可走。”</p>

“一条路,乃是弃城东逃,去吴郡依附孙权,另一条路则是击破我军,自解秣陵之围。”</p>

话音方落,鲁肃便摇头道:</p>

“孙绍周瑜与孙权已势同水火,以孙权的气量胸襟,就算孙绍周瑜服软低头去投奔,孙权也绝不会放过他们。”</p>

“以周瑜的傲气,他更是绝不会向孙权卑躬屈膝的认错,故肃敢断定,周瑜绝不会弃城东逃,去吴郡投奔孙权。”</p>

刘备也微微点头,认可鲁肃的判断。</p>

“所以嘛,周瑜就只剩下第二路,那就是击破我军。”</p>

萧和微微一笑,手指向城北一指:</p>

“以周瑜现下兵力,正面击破我军绝无可能,唯一的机会就是破釜沉舟夜袭我主营,唯有破我主营,方能逼迫我军撤围西退,暂解秣陵之围!”</p>

刘备及众将纷纷点头,萧和的判断显然引得了所有人的共鸣。</p>

“夜袭我北门主营,确实可毕其功于一役。”</p>

甘宁点了点头,却话锋一转:</p>

“只是周瑜现下可用之兵,不过九千人而已,能用于夜袭的兵马,最多五千人。”</p>

“我主营却有两万余人,他区区五千余人,就想夜袭破我主营,他何来的自信?”</p>

甘宁的疑问,亦是问出了众人疑问。</p>

萧和一笑,便离开沙盘,又来到了悬挂的地图前,往吴郡方向一指。</p>

“单凭周瑜五千兵马,自然不可能袭破我主营,所以周瑜才要调吴郡的山越兵北上,配合他里应外合,两面夹击,方能一击而胜!”</p>

“这就是孙权他们为何在松江突然修建水营,四处搜刮船只的原因。”</p>

“因为他们想由松江乘船入海,尔后北上再入长江,于秣陵下游曲阿一线偷偷登陆,从东面出其不意奇袭我主营!”</p>

“我水军多布于秣陵至濡须口一线,对下游方向反倒疏于巡防,正好给了他们可趁之机!”</p>

萧和手指沿着松江向东,再沿海岸线向北,最后落在了曲阿所在。</p>

大帐内,一片沸腾。</p>

刘备与众人纷纷转身,齐聚向了地图,顺着萧和所指,听着他的推算,神色渐渐恍然惊醒。</p>

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…”</p>

“若果真如此,周瑜这一计当真是鬼神难测,实乃一招绝妙好计!”</p>

刘备啧啧称奇,庆幸的目光看向萧和:</p>

“伯温,幸得有你在,识破了周瑜这一道奇谋,若不然我们收取江东的战略,便要绊倒在这最后一步上呀!”</p>

萧和面露一丝讽刺,一笑道:</p>

“这美周郎确实是智谋非凡,这一计若是搁在以往,和也不好识破。”</p>

“不过现下二孙风雨飘摇,秣陵也好,吴县也罢,暗中转投主公者不计其数,正是有这些人暗中递送消息,和才能有足够的情报,来推算出周瑜的图谋。”</p>

“周瑜孙权此番之败,可以说是败在了人心尽失!”</p>

人心,人心…</p>

刘备捋着细髯不住点头,显然是深以为然。</p>

原本明悟的眼中,忽尔却又添一丝疑色,问道:</p>

“军师,备还有一事不明。”</p>

“陆逊朱桓等既追随孙权逃出秣陵,自然是选择忠于孙权,而非那孙绍。”</p>

“孙权与孙绍周瑜势同水火,依理断然不会发兵助其解秣陵之围才是?”</p>

鲁肃也好,甘宁也罢,经得刘备一提醒,同样困惑的目光,皆是看向了萧和。</p>

“吴郡的那支山越兵军权,其实是掌握在陆逊朱桓等四姓手中,发不发兵来解秣陵之围,说到底是由他们说了算,而非孙权。”</p>

“这就是周瑜为何扣押了四姓族人,为何杀了陆瑁,又放陆绩携其兄首级出城往吴郡而去的原由。”</p>

萧和点破了其中玄机。</p>

刘备心头一震,急问道:</p>

“军师的意思是,周瑜以顾陆四姓族人性命为要胁,逼迫陆逊朱桓等无视孙权反对,强行率军来助周瑜解围?”</p>

“他杀陆瑁,乃是杀鸡儆猴?”</p>

萧和冷笑着微微点头。</p>

刘备倒吸一口凉气,不禁为周瑜的狠辣所震惊。</p>

“当年孙策攻取江东,手段便极其残暴,不但杀得江东豪杰人头滚滚,还曾几度屠城。”</p>

“周瑜与孙策既为主臣又为至交,行事自然也深得孙策之风,当年孙权攻灭黄祖,屠夏口就有他的提议。”</p>

“如今为逼迫陆逊朱桓等就范,杀一个陆瑁敲山震虎,也不算意外了。”</p>

鲁肃一番慨叹,解释了刘备的疑惑。</p>

自与周瑜恩绝义绝后,抛开了所谓好友至交的滤镜,他方才看清了周瑜性情中像极了孙策的那一面。</p>

刘备若有所悟。</p>

心下唏嘘片刻后,刘备遂收起感慨,向萧和问道:</p>

“军师,你既已识破周瑜之计,那咱们当如何应对?”</p>

萧和嘴角微扬,不紧不慢道出四个字:</p>

“将计就计!”</p>

…</p>

三日后。</p>

深夜时分,秣陵北门城楼上。</p>

孙绍周瑜并肩而立,目光紧盯着刘军主营东面方向。</p>

孙绍毕竟年轻,喜怒皆形于色,紧张与不安都写在了脸上。</p>

周瑜脸上云淡风轻,表面上镇定自若,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之势,拳头却早已悄然握紧,手心已捏出一层热汗。</p>

二人的目光,却都在盯着刘营东面方向。</p>

就在两日前,陆逊已派信使入城,表明他与朱桓将率一万五千山越兵,依周瑜之计于曲阿登陆,从东面对刘军主营发动突袭。</p>

今晚,便是约定之时,以举火为号,内外合击。</p>

“公瑾叔父,这一次,那个萧和应该不会识破你的计策吧?”</p>

</p>

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我,落难王子,打钱

坚韧如铁

斗罗:唐三都起飞了,我才来

四盏灯

三国:我被天幕曝光,曹操悔哭了

板面加个蛋

银霜领主

我系右右

天剑手

范力天

尊敬的扫帚骑士大人

纳西利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