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6章 划江而治?刘备你胃口大啊!萧和:,三国: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,天命不在身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划江而治?刘备你胃口大啊!萧和:

划江而治?刘备你胃口大啊!萧和:曹家铁骑又如何,我八百破之!</p>

“丞相回师南下收拾刘备,为子廉报仇雪恨,渊自然是没有异议的。”</p>

“只是十万西凉军,尚云集于蒲坂潼关线,倘若丞相率大军南下,这班西凉虎狼趁势出关,危及许洛当如何是好?”</p>

夏侯渊却心存几分顾虑。</p>

曹操眉头微皱,捋着刚刚长出来短髯沉吟不语。</p>

夏侯渊的顾虑不无道理,十万凉州兵若是趁势出关,等于是放出了十万只虎狼,势必会勾起中原士民对董卓的恐怖回忆。</p>

就算安排了重兵于弘农一线防范,挡住了凉州军东进,中原也必定人心不稳。</p>

中原人心不稳,他如何能安心南下去接管江东,收拾刘备?</p>

“妙才所虑甚是,诸位有何万全之策?”</p>

曹操目光只得转向了众谋士。</p>

程昱刘晔等人沉眉苦思。</p>

唯有贾诩一人,却躲在角落里闭目养神,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。</p>

曹操看他那样子就面露不悦,遂问道:</p>

“文和,你也是西凉人,你说说看,孤当如何阻止十万凉州军出关?”</p>

贾诩不得不睁开眼睛,结束了养生状态,忙是站起了身来。</p>

轻声干咳了几声后,贾诩缓缓一拱手:</p>

“以诩之见,今日这支西凉军,与当年董卓所统西凉军,已是大不相同。”</p>

“当年的西凉军唯董卓之命是从,而今这支西凉军虽声势浩大,却只是为对抗朝廷,临时拼凑而起,韩遂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,西凉十部对他并非马首是瞻。”</p>

咽了口唾沫后,贾诩不紧不慢继续说道:</p>

“既然西凉诸将,乃是因丞相这个共同的敌人而聚,当丞相撤兵而去时,西凉诸必将因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而散。”</p>

“况且西凉诸将军中,唯有那马超有些雄心壮志,其余韩遂等人皆胸无大志,生平所愿无非是割据凉州,拥兵一方罢了。”</p>

“诩以为,丞相只需以朝廷名义,赦免他们的罪行,并安抚笼络其中其中一部分人,则十万西凉军自然便做鸟兽散,无心出关威胁中原。”</p>

“说不定,他们还会互生猜疑,彼此间生出内斗,反倒利于丞相将来再伐关中。”</p>

贾诩要么不吭声,一出口就洋洋洒洒献上一计,显然是早就胸有成算。</p>

曹操眉头松展,笑着埋怨道:</p>

“文和啊文和,孤就知你必有良策,孤若不问你,你是不是就不打算说出来?”</p>

贾诩忙是一揖,自嘲道:</p>

“羽食丞相之禄,自当为丞相分忧,焉敢有计而不言,诩实在也是刚刚才想到。”</p>

曹操知他是有意低调,遂也不再责怪。</p>

于是一拂手,欣然道:</p>

“就依文和之计,速请天子拟旨,赦免西凉诸将之罪,并加封韩遂,杨秋,成宜,梁兴四将官爵。”</p>

“速将子孝从宛城调至弘农,就近监视西凉诸将,其余诸将依原定计划,南下随孤收拾大耳贼去!”</p>

众将慨然领命,当即告退而去。</p>

诸将退走,却唯有一名年轻武将留下。</p>

“父亲,儿想随子和叔父,率虎豹骑先行南下,往江东建功立业!”</p>

年轻武将上前慨然请命。</p>

曹操抬头一看,请命者正是他的三子曹彰。</p>

自己这个三儿子,从小就好勇斗狠,醉心于武艺兵法,对读书是半点不感兴趣,诗文方面更是不堪入目。</p>

看他那求战心切的样子,这是急着想要上阵杀敌,一展所长。</p>

“子文呀,你应该学学你兄长和弟弟,把心思多放在读圣贤之道上,带兵打仗,上阵厮杀这种事,有为父和你众叔伯来做便是了。”</p>

曹操语重心长的教诲起来,显然想让曹彰多学曹丕和曹植,把过剩的精力用在修文上,而非习武。</p>

曹彰却不屑一顾,傲然道:</p>

“大丈夫当效卫霍,为国杀敌,驰骋沙场,岂能做那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!”</p>

“父亲,儿不想做大儒,只想做大将,为子孝叔父报仇雪恨,为父亲杀尽世间敌人!”</p>

曹操眼眸一亮,未想到自己三儿子,竟有这般志向。</p>

略一沉吟后,曹操遂起身上前,一拍他肩膀:</p>

“你既有此志向,父亲焉有不成全你的道理。”</p>

“这样吧,你就做你子和叔父的副将,率虎豹骑先行前往淮南。”</p>

“不过你要记得,凡事要多学多听,切莫逞匹夫之勇,更不可小看那刘备,生了轻敌之心,你明白吗?”</p>

曹彰大喜,忙一拱手:</p>

“儿多谢父亲,儿定当谨记父亲教诲!”</p>

当下曹彰便领了将令,高高兴兴而去。</p>

曹操将儿子送出帐外,负手而立,远远望向了江东方向,眼中寒意渐起。</p>

“刘备,你是贪得无厌,既窃荆州,又妄想鲸吞江东,划江而治,与孤南北对峙,分庭抗礼!”</p>

“你当真以为,孤会让你如愿以偿吗?”</p>

“哼!”</p>

…</p>

吴郡治所,吴县。</p>

府堂内,孙权高坐上位,正铁青着一张脸,死亡凝视着手中那道文书。</p>

那是他那好侄儿孙绍的手令,向吴郡大小官吏宣布其已接掌江东之主的位子,并继承了吴侯的爵位,令吴郡官员效命新主。</p>

他那好侄儿,还以江东之主的名义,责成陆逊等人,速速将孙权押解往秣陵,并率新募的山越兵前去听调。</p>

堂中鸦雀无声,众人皆是小心翼翼的偷瞄着孙权,眼珠暗转,各怀心思。</p>

“伯言,你是不是打算听从我那好侄儿之命,将吾绑送秣陵去邀功请赏?”</p>

“你手底下可是有一万山越兵,你真要这么做我,孙权只能束手就擒,成全了你向新主邀功。”</p>

孙权目光射向了陆逊,脸色苦涩无奈,语气却是阴阳怪气。</p>

一旁周泰手已按住了剑柄,只消孙权一个眼神示意,顷刻间便将斩下陆逊首级。</p>

陆逊却面露惶恐,忙是拱手一拜:</p>

“主公此言,当真是令逊惶恐难安呀。”</p>

“这江东之主逊只认主公,逊和所募山越兵,也只听从主公一人号令。”</p>

“至于那孙绍周瑜,皆不过是谋逆作乱的乱臣贼子,只消主公一声令下,逊愿亲率兵马北上秣陵,为主公伐逆讨贼!”</p>

孙权暗自打量陆逊,看出他此番表态是出自于肺腑,不由暗松了口气。</p>

陆逊的态度,也就代表着顾陆朱张江东四大姓的态度,这些江东地头蛇们并没有选择倒戈,至少嘴上还是效忠于自己的。</p>

孙权嘴角扬起一抹意料之中的意味。</p>

这些人是当年被孙策杀怕了啊。</p>

孙绍乃孙策之子,周瑜又是跟孙策“志同道合”的强硬派,这两人若执掌江东,倘若学起孙策,又恢复到当年对他们江东大族的高压政策,这谁受得了?</p>

“伯言呀,吾知你们不愿随吾降曹,可我这么做不光是为了我和孙氏,也是想为你们谋一条出路。”</p>

“曹公乃当世雄主,向来是唯才是用,就算不及我现下这般器重你们,也依旧会对你们予以重用。”</p>

“可若不降曹,我们根本已无力抵挡大耳贼,这江东必为其所得。”</p>

“那大耳贼以荆州起家,必只会重用荆州人,你们这些江东豪杰,从今往后便只能被荆州人骑在你们头上,永世不得翻身!”</p>

“尤其是伯言你,当初你可是亲身往刘营诈降,还向刘备献上了铁索连舟之计,若江东失陷,你觉得刘备会不找你算当初的旧账吗?”</p>

听到这里,陆逊打了个寒战。</p>

顾雍朱桓等人,皆是眉头深锁,脸上蒙上了一层阴云。</p>

扫了一眼众人表情,孙权心中更有了底,便接着叹道:</p>

“所以啊,这江东绝不能落入刘备手中,吾与尔等也绝不能落入刘备手中。”</p>

“如此一来,归降曹公,便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!”</p>

“伯言啊,你乃识时务的俊杰,这其中的利弊得失,吾想你应该能想明白才是!”</p>

陆逊思绪翻腾,眼神渐渐明悟,目光又向顾雍等人看去,以交换心中想法。</p>

顾雍朱桓等人,皆是微微点头,显然也被孙权说服。</p>

陆逊眼中犹豫散尽,遂深吸一口气,一脸感激的说道:</p>

“主公的苦心,逊等今日总算是明白了,多谢主公为我江东人考虑的如此长远。”</p>

“逊等愿追随主公,归降朝廷,归顺于曹公!”</p>

孙权如释重负,目光斜瞥张昭一眼,两人嘴角同时暗暗上扬。</p>

“伯言果然是识时务的俊杰言,你们能深明大义,实乃江东之福也。”</p>

张昭点头赞许,捋着须髯冷笑道:</p>

“既然如此,那我们就作壁上观,笑看周瑜那自以为是的逆贼如何死于刘备之手,坐等曹丞相百万雄兵过江,荡灭刘备,救我江东于水火!”</p>

…</p>

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我,落难王子,打钱

坚韧如铁

斗罗:唐三都起飞了,我才来

四盏灯

三国:我被天幕曝光,曹操悔哭了

板面加个蛋

银霜领主

我系右右

天剑手

范力天

尊敬的扫帚骑士大人

纳西利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