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刘备乃高祖转世?孙权:我两次不要
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04章 刘备乃高祖转世?孙权:我两次不要,三国: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,天命不在身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刘备乃高祖转世?孙权:我两次不要
刘备乃高祖转世?孙权:我两次不要脸,竟换来三次被虐?</p>
“程老将军,程老将军啊…”</p>
凌统悲愤到脸形扭曲,一时泪流满面。</p>
堂堂江东武将之首,孙氏三代元老,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在了前来报仇的路上。</p>
还是以被大火烧死,这种奇葩的方式葬送了性命。</p>
屈辱啊!</p>
凌统是咬牙切齿,不知如何回去向孙权交待。</p>
片刻后,他的悲愤却被恐惧取代。</p>
火势迅速蔓延开来,转眼间火焰已烧到了脚底下,逼得他连连后退。</p>
“凌将军,程老将军救不了我,我们快换乘走舸逃命吧,再不走我们也要被活活烧死!”</p>
身后士卒拉着凌统哀求。</p>
凌统打了个寒战,蓦的清醒过来,犹豫瞬间后,只得一跺脚逃离而去。</p>
众人你争我抢上了走舸,匆忙解开绳索,驶离了烈火熊熊的旗舰。</p>
“锦帆贼,此番我若回去,我必亲手宰了你~~”</p>
凌统是咬牙切齿的暗自发誓。</p>
他口中的锦帆贼,便是甘宁。</p>
当年江夏一战,其父凌操死在了甘宁箭下,就此结下了这杀父之仇。</p>
孙权本欲斩杀苏飞,亦是在甘宁的力保下,方才饶其一条性命。</p>
结果呢,这个苏飞先是杀潘璋降刘,如今又用火攻之计,活活烧死了程普。</p>
这些新仇旧恨迭加之下,凌统自然是将所有的怒气,都加诸在了甘宁身上。</p>
就在他咬牙切齿时,身后苏飞的斗舰,已是追击而来。</p>
船上箭如雨下,肆意的射杀逃至走舸上幸存的江东士卒。</p>
惨叫声此起彼伏,响彻了大江之上。</p>
“快摇桨,速速提起速来,甩开追击敌船——”</p>
凌统也顾不得悲愤,一面舞刀挡箭,一面嘶声大叫。</p>
江东士卒们不顾一切,疯了似的摇桨。</p>
飞蝗般的利箭,却追着他们倾泻而来。</p>
“啊——”</p>
又是一声惨叫响起,凌统肩上背上,连中两箭,栽倒在了甲板上。</p>
左右士卒大惊失色,纷纷围了上来。</p>
“不要管我,继续摇桨,继续——”</p>
凌统忍着箭伤嘶哑大叫,将左右士卒一把推开。</p>
走舸顶着箭雨,在付出了被射死一半人的代价之后,终于是逃离了刘军箭雨追击。</p>
凌统松了口气,颤巍巍回头扫去。</p>
只见大江之上,到处是被烧毁的战船,江面上漂浮的己军士卒尸体,更是不计其数。</p>
一场火攻下来,一万水军,至少近七成损失,可谓惨败。</p>
“我江东水军,明明无敌于大江之上,为何会屡屡败给那刘备?”</p>
“可恨,可恨啊——”</p>
凌统怒火冲脑,仰天大叫三声,眼前一黑,就此昏死了过去。</p>
夏口水营。</p>
目睹了这场火攻盛况,驻守岸边的刘军将士们,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。</p>
“萧军师的奇谋妙计,当真是层出不穷,不想这铁锁横江附以火攻,竟能不消一兵一卒就大破江东鼠贼!”</p>
“那苏飞新降未久,主公竟敢用他担此重任,主公这份用人的气魄,当真如高祖转世呀…”</p>
魏延脸上是敬佩的神情,口中唏嘘感慨,啧啧赞叹不已。</p>
尔后大笑数声,摆手喝道:</p>
“速速派信使前往巴丘,向主公报捷!”</p>
…</p>
濡须坞。</p>
大帐内,孙权,周瑜,鲁肃再聚首。</p>
“我正率军围攻合肥,为何主公先调凌公绩一万兵马南下,又令我撤合肥之围,率全军星夜退至濡须坞?”</p>
“主公,我们到底还要不要打合肥?”</p>
周瑜一见面便厉声质问,言语神情间,明显透着不满与质疑。</p>
“公瑾莫激动,吾从一开始目标便不是合肥,而是意在荆州呀。”</p>
孙权亲自起身上前,为周瑜倒了碗汤茶,送到了他手中。</p>
意在荆州?</p>
四字一出,周瑜神色一震,蓦然间似已猜到了什么。</p>
一旁鲁肃却是一头雾水,听不出言外之意。</p>
孙权也不解释,回头瞟了吕蒙一眼。</p>
吕蒙轻咳了几声,遂将全盘布局,向周鲁二人摊牌道知。</p>
周瑜脸色微变,明明已猜出了端倪,却仍是吃了一惊。</p>
鲁肃则是骇然变色,腾的跳了起来,激动的叫道:</p>
“主公,肃几度往返与荆州江东,费尽唇舌才说服刘备冰释前嫌,重新与我江东结盟,释放程老将军,共抗曹贼!”</p>
“主公岂能出尔反尔,转眼间就再次背信弃义,撕毁盟约,发兵偷袭荆州?”</p>
鲁肃情绪激动之下,竟公然指责孙权“背信弃义”。</p>
孙权眉头一皱,面露不悦,目光斜瞟吕蒙一眼。</p>
“鲁从事此言差矣,那刘备既与我们结盟,就该将我被俘士卒,还有程老将军无条件放归,方能显示其结盟的诚心。”</p>
“可那刘备呢,却以程老将军做要胁,逼迫我们白白送他几万丁口,这是盟友该做的事吗?”</p>
“所以说,是那刘备不义在先,今主公兵发荆州,只是以牙还牙罢了,何来背信弃义之说?”</p>
吕蒙站出来替孙权打起了圆场。</p>
这一番巧舌如簧的辩解,一时竟令鲁肃无言以对。</p>
憋了半晌后,鲁肃只得看向周瑜:</p>
“公瑾,主公此举,你又怎么看?”</p>
他以为,周瑜有君子之风,这一次会站在他这一边。</p>
毕竟孙权可是两度背盟,任谁只要稍有风骨,皆会视之为不耻,何况是江东美周郎。</p>
可惜他不知,此时的周郎,已非当年的周瑜。</p>
那一箭之仇,瘸腿之恨,已令他将报仇雪耻,置于了心中首位。</p>
</p>
</p>
</p>
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