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想死磕到底?那就一战打垮他十五万大
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4章 想死磕到底?那就一战打垮他十五万大,三国: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,天命不在身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想死磕到底?那就一战打垮他十五万大
想死磕到底?那就一战打垮他十五万大军!</p>
萧和。</p>
一个陌生的名字,首次出现在了曹家君臣眼前。</p>
帐中又是一阵议论。</p>
众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眼神皆是茫然。</p>
“荆州人杰地灵,智谋之士为数不少,其中以那蒯异度最负盛名,号为荆襄第一谋士。”</p>
“至于诸葛亮,徐庶等人,虽声名不及蒯越,却也是有名有姓之士。”</p>
“丞相所提这个萧和,我等确实不曾听闻其名。”</p>
刘晔朗声回应。</p>
这番回答,也代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。</p>
“又是一个寂寂无名之徒…”</p>
曹操将帛书扔在了案几上,便又问道:</p>
“莫非这个萧和,与那诸葛亮一样,皆乃一乡野村夫?”</p>
程昱摇了摇头,却道:</p>
“那诸葛亮虽躬耕乡野,其人却出身琅邪诸葛氏,其叔父诸葛玄也算一方名士,听闻此人还拜隐士司马徽为师。”</p>
“这诸葛亮虽此前声名不显,却并非无名之辈。”</p>
“至于这个萧和,昱却对此人一无所知,就好似此人乃是凭空突现一般。”</p>
众谋士们纷纷点头,对程昱所说深表认同。</p>
曹操却嗤之以鼻,不以为然的反问道:</p>
“那照仲德你的意思,是这个萧什么和的无名之徒,识破了你的计策,令刘备烧了孤四十万斛粮草?”</p>
曹操语气之中,明显有轻屑之意。</p>
程昱却神色肃然,正色道:</p>
“这萧和虽声名不显,来历不明,但丞相不要忘了,那刘备极有识人之能。”</p>
“若是这萧和无过人之能,那刘备怎会无缘无故,拜一位寂寂无名之徒为从事呢?”</p>
曹操心头微微一震,脸上轻屑褪色大半。</p>
天下英雄,唯使君与曹尔。</p>
这句话可是他说的。</p>
刘备的识人之能,他自然也是认可的。</p>
关羽一介贩夫走卒,张飞一屠户,这两个万人敌的猛将,可都是刘备慧眼识英。</p>
诸葛亮这样躬耕于野,名不见经传的人物,不也是刘备大胆征辟。</p>
从事官职已不算小,以刘备的眼光,自然不可能以这等要职,授予一个泛泛之辈。</p>
“仲德言之有理,大耳贼的识人之能,孤亦要逊色三分。”</p>
曹操眼神再次警惕起来,遂交待道:</p>
“传孤之命,令南岸细作给孤详查这个萧和,一定要将他的底细给孤查到清清楚楚!”</p>
程昱领命。</p>
萧和之事暂且告一段落,曹操此时已彻底冷静下来,不得不面对眼前战事。</p>
“诸卿,这场仗该怎么打下去,孤要听听尔等看法。”</p>
曹操端起了茶碗,目光扫向众谋士。</p>
众谋士们彼此对视,似乎心中已不约而同达成了共识,却无人做出头鸟。</p>
“丞相,恕宠直言,宠以为,班师北归才是当下上上之策。”</p>
到最后,还是素以刚直著称的满宠,头一个站了出来直言进谏。</p>
曹操眉头微皱,手中汤碗微微握紧。</p>
“樊城久攻不下,我军士气为之一挫,汉水一役水军覆没,我士气又为一挫。”</p>
“今邓县粮草被焚,三军将士军心士气,再受重创。”</p>
“如此士气接连受挫情况下,若再继续钝兵于坚城之下,显然并非明智之举。”</p>
“且邓县粮营被焚,我军失去近半数的存粮,单凭朝阳所屯粮草,已不足以支撑我们这般无休止与刘备僵持下去。”</p>
“粮草不足,士气受挫,久攻不下,此乃兵家大忌呀。”</p>
“故宠以为,班师北归,待来年兵精粮足再伐荆州方为上计!”</p>
满宠将利弊得失,为曹操剖析了个清清楚楚,力劝曹操撤兵。</p>
他这么一带头,刘晔等谋士们便无顾忌,纷纷附合称是。</p>
曹操却是脸色越来越阴沉,手中茶碗越捏越紧。</p>
“砰!”</p>
茶碗往案几上一砸。</p>
“孤绝不班师北归!”</p>
曹操突然一声大吼,斩钉截铁,霸道决厉。</p>
众人一震,帐中立时鸦雀无声。</p>
</p>
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