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万事俱备,最后一关还得问伯温呀!
天命不在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4章 万事俱备,最后一关还得问伯温呀!,三国: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,天命不在身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万事俱备,最后一关还得问伯温呀!
万事俱备,最后一关还得问伯温呀!</p>
汉水南岸,刘军水营。</p>
“兄长,江夏兵在船舱内已藏了两天,士卒们已开始有怨言。”</p>
“继续这么藏下去不是办法,是否动身奇袭朝阳,我们这两天必须有所决断。”</p>
大帐内,关羽皱着眉头向刘备禀报。</p>
刘备目光转向伊籍,问道:</p>
“北岸细作可有回报,曹军是否大举调往朝阳?”</p>
伊籍摇了摇头,却道:</p>
“到眼前为止,并未收到细作回报,说有曹军大规模北调。”</p>
“不过细作有几道消息,籍却觉得略有可疑,说是这几日往来朝阳和樊城曹营的粮队,比往常多了两倍有余,且多是在夜中赶路。”</p>
刘备警觉了起来。</p>
朝阳离曹营也就六十余里,粮草转运慢则也就两天左右时间而已。</p>
何况还有邓县粮营近在咫尺,就算朝阳粮草未能及时送到,也可以就近从邓县调粮补齐。</p>
从这方面考虑,朝阳至樊城这一路粮队,似乎没有倍增的必要。</p>
而且加出来的粮队,走的都还是夜路?</p>
“曹操这是在邯郸学步,仿效我们以粮船偷运江夏兵的手段,将他的兵马偷偷摸摸调往朝阳呢。”</p>
一旁徐庶却冷冷一笑,戳破了其中玄机。</p>
刘备恍然省悟,脸色立时兴奋涌现。</p>
“兄长,如徐庶所说,那曹操必定已中伯温之计,将樊城一线兵马大举抽调往了朝阳。”</p>
“那我们还等什么,即刻趁虚奇袭邓县,一把火烧了他的邓县屯粮!”</p>
关羽拍案而起,战意瞬间狂燃。</p>
大帐之内,众将一片沸腾,战意热血顷刻间爆涨。</p>
“好!”</p>
刘备一跃而起,豪然一挥手:</p>
“曹操既已中调虎离山之计,我们还有什么好迟疑,未免夜长梦多,今晚便由上游偷渡汉水,奇袭邓县!”</p>
众将轰然起身,欣然领命。</p>
布局了这么久,憋了这么久,终于等到了反守为攻,给曹操一个下马威的机会。</p>
众将焉能不跃跃欲战!</p>
“主公,良还有一个担忧。”</p>
一片昂扬战意中,马良却提醒道:</p>
“曹操是否又抽调兵马北上,我们现下也只是推测,并无细作的确凿情报。”</p>
“尤其是邓县粮营的曹军,是否也被抽调,削减至了一万左右,同样无法证实。”</p>
“良是担心,万一邓县粮营依旧留有重兵,我军这般扑上去,便等于是踢中了铁板。”</p>
“到时奇袭之计失利倒也罢了,我军兵力本就有限,只怕经不起损失呀。”</p>
马良一席话,令帐中气氛立时沉寂下来。</p>
刘备重新坐下,心绪跟着冷静下来。</p>
马良的提醒,虽然过于求稳,却也不无道理。</p>
曹操家大业大,十几万大军,折损个几千上万倒也无伤大雅。</p>
他却不行。</p>
手下这三万兵马,可是东拼西凑出来,所有可动用的机动兵力。</p>
其中还有半数,是人家刘琦的江夏兵。</p>
若如马良所顾虑,曹操为慎重起见,并未抽调邓县粮营兵马,自己这三万人马莽过去,势必要撞个一鼻子灰。</p>
倘使久攻不下,樊城大营的曹军援兵及时赶到,自己还有可能被包了饺子,三万人马有来无回。</p>
这三万人马要是断送了,整个襄樊局势,乃至于刘琦的江夏形势,都将急剧直下。</p>
“元直,你怎么看?”</p>
沉思片刻,刘备目光转向了徐庶。</p>
徐庶权衡良久,轻叹道:</p>
“季常提醒的有理,不能确认邓县粮营兵力虚实,此战就始终存有风险。”</p>
“可我们也只能从现有情报,来推测曹操已抽调邓县兵马北上,细作们也无法刺探出实情。”</p>
刘备站起身来踱步于帐中。</p>
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