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放权
碧海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章 放权,郑锦: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,碧海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看到郑锦考虑良久,接下来四镇水师的重担,郑成功颇为满意的点点头。
经过思考,就表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而不是慌张之中的决定。
郑成功一拍双手,道:“很好,既然你能够承担起四镇水师,那五行兵镇和四义兵镇的军饷你承担起来想来也不是问题。”
郑锦有些目瞪口呆,这就是古代培养世子的方式吗?这么不断的加压的吗?
郑锦哭着脸道:“父王,给个喘息的时间吧。一下子负责两万人的军费,就是把世子府卖了也支不起这么大的摊子啊。”
郑成功思考了一下,道:“确实如此,世子府暂时没有经济来源,不利于你的成长。这样,为父将金仁两个商行交由你来打理,商行所得,用于军费的支出。”
历史上,郑成功为了筹集军费,建立了一个复杂的财政系统,用于筹措军费。
关于这十路商行的记载,通洋裕国是郑成功提出的治国策略的基础,也是郑成功经济政策的基础。
永历四年(1650年),郑成功夺取厦门、金门后,控制住了中国海外贸易通道,以厦门为中外物资的中转站,并在厦门、泉州开设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五大商行,称水路五商;在杭州等地开设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大商行,称山路五商,以不披露身份的秘密形式,专门从事各地名产的组织贸易,“凡中国各货,海外人皆仰资郑氏,于是通洋之利,唯郑氏独操之,财用益饶”。
十大商行分工明确,山路五商负责在领到公款之后,收购各地的特产,并送往厦门,将货物交给海五商后,再去领购货款。海五商负责将山五商运到厦门的货物销往海外。每一行都拥有大海船12艘,通常航行到日本、吕宋、交趾等地,以获取大量白银。
这十大商行就是郑家军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,其海贸所赚取的利润每年大概有二百万两白银,大部分都投入到军费之中。
随着浙江、福建等地陷落,清廷实施严厉的禁海政策,山路五商的货物来源不断减少,利润逐年降低。
这十大商行自成立以来,都由郑泰一系掌控,是郑泰的自留地,当初常寿宁案的起因,就是郑成功怀疑账目有问题,派遣察言司常寿宁去调查,结果引起郑泰一系的强烈反击,导致常寿宁被幽置台湾,察言司权威大减,基本上跟废弃差不多。
虽然这十大商行已经日落西山,一年不如一年了。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这十大商行之所以衰落只是没有了货物的来源,其人脉、渠道还在运转当中,只要能够有较好的货物,那重新焕发生计,也就是转眼之事。
郑锦真的有点害怕了,这给的也太多了,金、仁两个商行的大权都给了。
有兵、有钱、有权、有名,这几项结合起来,所造成的效果,可不是简单的叠加,而是几何倍的增长啊。
这权利有点烫手啊。差不多就是从刚入职的乡镇一科员,直接火箭式的提拔到县委书记。这权利真的是没边了。
自己的能力能否把握住这么大的权利呢?
权利很好,但掌握不住,那跟没有有什么区别。
沉浸乡镇二十余年的郑锦对权利有着自己的看法。
出师有名,只要有着名头,逐步收回权利那真的减少太多麻烦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