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阿山小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百四十七章 老朱的好朋友,以及心理疾病!,大明:开局请朱元璋退位,姜阿山小树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老朱的好朋友,以及心理疾病!

申城。</p>

自从和朱孙持续通信笔谈,老朱的精气神都变好了许多。</p>

皇帝是真正孤家寡人,连一个朋友都没有。</p>

有时候,老朱会非常怀念曾经带着手底下的兄弟,一起打江山的时代。</p>

特别是当初带着徐达、汤和等二十四个兄弟离开濠州,南略定远。</p>

那是他人生翻开新篇章的开始。</p>

正是依靠那二十四个兄弟,招募到了更多的人,队伍不断壮大,最终夺取了天下。</p>

那时候,与兄弟肝胆相照,大碗喝酒,大秤分肉。</p>

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生死与共!</p>

可后来,也不知是什么时候,一切就变了。</p>

他也说不清,到底是自己变了,还是兄弟们变了。</p>

总而言之,再也回不到从前。</p>

他成了大明的皇帝,却再也没有了兄弟朋友,只有无尽的孤独陪伴。</p>

也只有如今,忘记身份,在信里与朱孙交谈,渐渐成了知心的朋友。</p>

老朱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,与生死相交的兄弟一起打天下,把酒言欢的时候。</p>

信中的内容,从谈经济,谈科学开始,慢慢涉及到了朝政,人生……</p>

让老朱惊奇的是,这个“朱孙”,真是一位盖世奇人。</p>

不仅懂经济,对于朝政也每每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其利弊。</p>

往往自己那个“逆孙”推行的政策,老朱还看不太懂的时候,对方却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,阐述太孙殿下实施这项政策的原因,以及政策的利弊。</p>

经常让老朱有茅塞顿开的感觉。</p>

再切合实际一看,发现他分析得真是太有道理了。</p>

如此奇才,真千古未有!</p>

老朱对他是越来越佩服了。</p>

除此之外,他们还谈起了人生的感悟。</p>

老朱将自己的一些痛苦告诉对方。</p>

结果,朱孙回信说,他这是心理疾病。</p>

在心理学上,叫“重度焦虑症”。</p>

好吧。</p>

无论是心理学,还是重度焦虑症,这种名词,老朱都是,又给了许多小酒坊启发,使得绍兴黄酒的酿制与生产不断扩大。</p>

当然,促使此酒的越来越兴旺的,还有一个原因,那便是水泥的发明。</p>

看起来,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。</p>

然而,世事有时候便是这么奇妙。</p>

绍兴黄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。</p>

在此之前,大量糯米都投入筑墙上面。</p>

水泥发明后,这些需求消失了,糯米一下子便过剩了。</p>

偏偏糯米还是极不容易保存,非常喜欢生虫的米。</p>

怎么办?</p>

正好绍兴黄酒因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而销量大增,那便加大酿酒呗。</p>

于是,绍兴黄酒产量激增。</p>

申城卖酒的商家,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。</p>

酒入口腹,只觉有一股醇厚绵长之气骤然升起。</p>

微醺的感觉,让人飘飘然欲仙,好不舒爽。</p>

“此酒当真不错,咱以前却一直不知。回宫之后,要命地方上贡一些。”</p>

这个念头刚升起,旋即摇了摇头。</p>

“一旦将其列为贡酒,地方官必定兴师动众,酒坊也会因为要酿贡酒而耽误其他事情,给他们增加负担!”</p>

“再者,贡品的花销太高,太费钱了。”</p>

“几文钱便能喝上一杯的黄酒,若变成贡酒,算下来的价钱,只怕要变成几两银子一杯了。”</p>

“价格激增千倍,便成了穷奢极欲。”</p>

“最好的办法,还是私底下,派人来偷偷买一些。”</p>

老朱心中想着,不由得咧嘴笑了起来。</p>

这个主意当真不错!</p>

既能喝到让自己满意的酒,又不会花劳师动众,花很多钱。</p>

“老爷,您的信到了。”</p>

正当老朱思索之际,吉垣递上了朱孙寄过来的信。</p>

如今,每日写信已经成了老朱的日常。</p>

同样,朱孙也会每日有回信寄来。</p>

虽然申城与金陵相距六百余里,即使邮司送信的马车日夜奔驰,也非得数日方能赶到。</p>

一来一回,更耗时间。</p>

然而,现在两个人寄信,都不等对方回信,便接着开始寄第二封、第三封……</p>

今日收到的信,必定是朱孙几天前写来的,而不是对他昨日之信的回信。</p>

老朱也没有回房中去看,而是直接打了开来。</p>

看信而已,只要不让别人偷窥便无妨。</p>

收到信回房间去看,反而容易让人生疑。</p>

“这小子,终于发现大量征服徭役的弊端了吗?”</p>

“免去服徭役之人的粮食,改为由朝廷供应,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。”</p>

“只是这样一来,朝廷的粮食开销必然剧增,还好现在存粮多,还敢用这等法子,要不然,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。”</p>

朱孙在信中写了许多朝政之事。</p>

老朱看着信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。</p>

大搞工程建设,导致百姓徭役负担加重的弊端,老朱自是早就心知肚明。</p>

只是孙儿正兴头上,且兴建的工程也确实成绩显著,虽有弊端,但仍能承受,故而老朱也没有说什么。</p>

如今他倒是让自己发现了,让老朱颇感欣慰。</p>

这“逆孙”虽然很气人,但治国能力委实不错。</p>

大明交到他的手中,应可高枕无忧。</p>

有时候,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担心一些什么。</p>

难道真如朱孙信中所言,是得了心理疾病吗?</p>

老朱脑海内念头飞快闪过,又继续往下看。</p>

“改革刑部,成立法部,加强垂直管理,肃清全国范围内的江湖帮派,盗贼匪寇?”</p>

老朱眉头舒展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重生就是这个样子的

小能软糖

骨王:恭迎王的诞生

大赦天下L

一生走到老

邢成义

假千金归家,侯府上下悔断肠

九颗栗子

港岛枭雄:从送东风快递开始

酸辣胡辣汤

这剑神有点浪

默行旅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