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一章 税务司成了“剿匪司”?前来自
姜阿山小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二百三十一章 税务司成了“剿匪司”?前来自,大明:开局请朱元璋退位,姜阿山小树,顶点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要知道,请镖局护卫,价格非常高昂。</p>
一般的商人根本雇佣不起。</p>
而且,这也会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,阻碍商业的发展和繁荣。</p>
当然,眼下的大明还没有镖局。</p>
可普通人出远门贩卖货物,进行经商却仍困难重重。</p>
若无官方身份庇护,普通百姓携带钱财出一趟远门,都无异于一次生死大冒险!</p>
“你对此怎么看呢?”朱允熥淡淡问道。</p>
杨靖没有立即答话,似乎在思索着该如何回答。</p>
旁边,左都御史袁泰道:“太孙殿下,自古君王以仁义治天下。”</p>
“而今天下太平,对百姓应尽量教化,少用刑罚。”</p>
“何况剿匪之事,本是地方官府之责,税务司越俎代庖,实属不该。”</p>
“之前税务司就因征税之事,与地方官府以及各地乡绅多有矛盾冲突。”</p>
“如今再这般行事,只恐激起更大的矛盾。”</p>
“下官以为,太孙殿下应当传令,召小王爷回京,对其严加训斥,约束税务司之行为。”</p>
朱允熥伸了一个懒腰,侧目瞥了袁泰一眼,道:“本宫隐约记得,你弹劾税务司的奏章,都上了二十几本吧?”</p>
袁泰一脸正义凛然,道:“下官身为左都御史,有‘纠劾百司’之职,税务司有不法行为,下官自当上奏弹劾。”</p>
朱允熥没有反驳,微微笑了笑,转而问杨靖道:“本朝立国已有二十余年,天下承平日久,可各地盗匪毛贼却仍层出不穷,百姓出行艰难,你身为刑部尚书,对此有何看法?”</p>
杨靖弯腰一拜,道:“此皆下官失职。未能督促地方官府恪尽职守,护地安民,致使盗贼不能尽绝……”</p>
朱允熥挥手打断了他的话,道:“你只是一个刑部尚书,刑部的职责,是掌管刑罚政令,审核刑名。该怎么清剿盗寇山贼,乃是地方官府的职责,与你刑部何干?”</p>
“本宫问的是你对此有什么看法,有没有好主意,不妨说来给本宫听听。不是让你来请罪担责。”</p>
杨靖拱手道:“轻徭役,减赋税,选贤任能,使百姓皆能穿暖吃饱,盗贼自然会逐渐消失。”</p>
朱允熥深深望了他一眼。</p>
这属于绝对正确的废话,没有一点意义。</p>
但这个时代的官员,最喜欢说的就是这类话。</p>
沉默了片刻后,朱允熥道:“传令下去,将朱高煦那个小兔崽子召回金陵城。”</p>
“他是税务司的主官,要统筹全国税务司之事,怎么能一直在外面四处转呢。”</p>
此言一出,杨靖,周志清明显皆流露出诧异之色,而袁泰脸上更是明显可见狂喜之情。</p>
之前太孙殿下一直死死护着税务司。</p>
无论弹劾税务司的奏章有多少,始终不闻不问。</p>
后来随着军队裁军,改制,以及各地官府衙门的衙役制度变革,税务司引发的冲突逐步减少。</p>
地方官府对税务司的态度,也从不满逐渐转为合作。</p>
甚至不少地方官府还开始帮着税务司说话。</p>
朝堂上的官员,虽然大多数仍然看税务司十分不顺眼,但弹劾税务司的风潮,却慢慢平息了下去。</p>
谁也没有想到,到了现在这个时候,朱允熥却突然召朱高煦回京了。</p>
这是不是说,太孙殿下对税务司的态度,有了转变呢?</p>
三人皆在心中揣摩着朱允熥的话,用不经意的目光,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太孙殿下的神情。</p>
却没有看出任何端倪。</p>
也只能将这份猜测留在心中。</p>
“黄子澄的案子,审得怎么样了?”朱允熥突然问道。</p>
三人皆是心中一紧。</p>
眼下这段时间,审理黄子澄叛国一案,已然成为了三法司最重要的任务。</p>
今日三人一起来东宫,也正是为了此事。</p>
只是刚才朱允熥没有询问,他们才不太好开口。</p>
“下官等已多次提审黄子澄,但他始终拒不交待,坚称朝中并无同伙。”</p>
大理寺卿周志清拱手弯腰,道:“黄子澄一案,令朝野人心惶惶。”</p>
“而今,三法司每日收到的举报信不下数百封,但大多皆查无实据,却闹得天下鸡犬不宁,官员百姓,无不心惊胆战,唯恐朝中再度兴起大狱。”</p>
“下官以为,此案不宜久拖,还须早日结案。”</p>
自从朱允熥下令开始大张旗鼓的追查黄子澄同伙,其有意再掀起大案的谣言,便不胫而走。</p>
有之前老朱杀得人头滚滚的“胡惟庸案”,“空印案”,“郭桓案”等三大案的例子在前,洪武朝的官员,对这类大案,本就十分敏感。</p>
眼下大家都担心“黄子澄案”会成为洪武朝与弹劾,即使是皇帝陛下,也未必能顶得住。</p>
然而,太孙殿下什么都没有做,不闻不问,默默进行改革,便不着痕迹的化解了。</p>
这才是真正的厉害啊!</p>
与触怒太孙殿下相比,眼下朝中官员这点要求结案的压力算得了什么呢?</p>
何况此事太孙殿下还占据着绝对的“道义优势”。</p>
谁也不敢说,朝廷不应该查卖国贼吧?</p>
风已经起了,谁又能将它停下来呢?</p>
“查,继续查,一直到查出黄子澄的同党为止。”朱允熥扫了三人一眼:“本宫知道此案查起来不容易,所以没有令你们限时审结,没有给你们规定最后期限。”</p>
“如果你们想早日结案,那便早日将黄子澄的同党揪出来。”</p>
“什么时候彻底查明白了,什么时候结案。”</p>
杨靖,袁泰,周志清三人皆是心中一紧。</p>
以往办案,最害怕上面定下最后期限。</p>
时间紧迫,完不成便会被追责。</p>
可这一次,他们反而恨不得太孙殿下定一个最后期限。</p>
让案子尘埃落定,早点解脱。</p>
悬在那里,才是最令人难受的。</p>
但朱允熥都这般说了,三人又哪里还敢多言。</p>
“是!”杨靖,袁泰,周志清三人同时应声。</p>
朱允熥挥了挥手:“先下去吧。”</p>
三人躬身行礼,正要退下。</p>
就在这时。</p>
一名太监疾步赶来,神色慌乱而紧张。</p>
“兵部主事齐泰,自称自己乃是黄子澄同党,特来向太孙殿下自首。”</p>
……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